卸卸料平台使用管理建议:
一、针对维修不及时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,除了加大管理外,关键在于注意人员的投入。在后期维护量加大期间,应注重人员的调节,派驻专人专职进行管理,而不是兼职维修;对于维修不及时的破损防护门,对维修人员、开机人员及栋号长均进行相应的处罚,稳定隐患在一时间排除。
二、项目部在管理作业人员时,应形成连带处罚机制,楼栋长负责对开机人员的监管,对于发现未关门或者作业人员自行开启稳定门的梯笼,处罚开机人员的同时也处罚相应的楼栋长;开机人员可以向楼栋长检举相应的违章班组,便于楼栋长对班组长进行处罚,班组长应将处罚机制延续至作业人员,地警醒各相关人员,提升稳定意识。
三、对于作业人员私自拆除转料平台主要部件的问题,应在进入相应工序前,对作业人员进行稳定技术交底,并加大巡查力度,协同解决影响施工的问题,避免作业人员私自拆除任意杆件。
卸料平台稳定使用:
一、起重吊运该平台前,需要检查吊索钢丝绳、吊链、卸扣,确认其不存在裂纹、气泡等影响稳定使用的危险状况,确认吊索具与该平台已经连接,方可将其投入使用。
二、起钩点、落钩点及行径路径上要有持证信号工指挥吊运该平台。起重吊运该平台时,应当采取措施确定其平稳,严格防止起重伤害事故、落物伤人事故。
三、需要拆除临边稳定防护设施的,应当书面向稳定官申请并经批准后方可拆除。所有相关作业人员离开被拆除稳定防护设施位置时,需要恢复稳定防护设施。在临边高处作业的人员,需要系挂稳定带。
四、该进料平台需联合验收合格后方可允许使用。每次使用前,需告知技术负责人,经技术负责人确认平台上吊耳及杆件连接处所有焊缝,并确认底部钢板、四周挡板不存在可能引起落物伤人的孔洞,方可使用该平台,责任工程师和稳定工程师需现场旁站。
五、该进卸料平台较大载重量为5吨,严禁超载。且在卸料平台所在区域下部需拉设警戒线,禁止站人和车辆经过。
高层建筑高度高、垂直运输量大,卸料平台使用频繁,稳定管理至关重要,然而在实际工程中,一些施工企业在制作卸料平台过程中,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设计、施工,造成卸料平台强度、稳定性、刚度等不符合使用要求。在多数情况下与外爬架相连,存在了大的稳定隐患。在使用过程中严禁卸料平台超载的发生,因此需增加对卸料平台的管控力度,从而确定高层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。
建筑施工常见事故的原因与预防:
预防措施:
1、加强劳动保护用品的使用管理和用电知识的宣传教育。
2、建筑物或脚手架与户外高压线距离太近的,应按规范增设保护网。
3、在潮湿、粉尘或有爆炸危险气体的施工现场要分别使用密闭式和型电气设备。
4、机电设备设置适当的防雨设施。
5、经常开展电气稳定检查工作,对电线老化或绝缘降低的机电设备进行替换和维修。
6、电箱门要装锁,保持内部线路整齐,按规定配置保险丝,严格一机一箱一闸一漏配置。
7、电动机械设备按规定接地接零;手持电动工具应增设漏电保护装置。
8、施工现场应按规范要求高度搭建机械设备,并安装相应的防雷装置。
建筑施工事故原因:
1、施工人员患有不适合高处作业的病痛,如高血压、心脏病、贫血。
2、施工人员不注意自我保护,坐在防护栏上休息,在脚手架上睡觉。
3、稳定防护用品不合格,未按要求安装使用防护用品,或质量不合格。
4、提升机具限位保险装置失灵或“带病”工作。
5、洞口、临边防护措施不到位。
6、气候原因造成的事故,如大风、暴雨、夏季高温等恶劣环境下坠落,冬季、霜冻打滑摔倒坠落等。
预防措施:
一、对施工人员进行加强自我保护教育,自觉遵守施工规范。
二、购进符合规范的“三宝”、扣件、栅栏、围护杆、梯材、架杆,并按规宜昌东山区装和使用。洞口、稳定网、临边、攀登作业悬空作业,需要按规范使用稳定帽、稳定带,并严格加强防护措施。
三、提升机具要经常维修保养、检查,禁止超载和违章作业。
四、危险地段或坑井边,陡坎处增设警示、警灯、维护栏杆,夜间增加施工照明亮度。
五、遇有六级以上强风、浓雾时,不得进行高处作业;雨天和雪天需要采取的、防寒和防冻措施。水、霜、冰、雪,应及时清理。
六、对高处作业的人员上岗前需要进行体检,并定期检查。
触电事故原因:
一、施工现场电线架设不当、拖地、与金属物接触、高度不够。
二、电箱不装门、锁,电箱门出线混乱,随意加保险丝,并一闸控制多机。
三、电动机械设备不按规定接地接零;手持电动工具无漏电保护装置。
四、不按规定高度搭建设备和安装防雷装置。
五、电工不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。
六、建筑物或脚手架与户外高压线距离太近,不设置防护网。
七、电气设备、电气材料不符合规范要求,绝缘层受到磨损破坏。
八、机电设备的电气开关无防雨、设施。
新闻资讯